微信关注,获取更多

民族教育有哪些 民族学属于什么类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民族教育有哪些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民族学属于什么类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国家为少数民族教育做出了哪些重要举措
  2. 我国传统文化有哪些教育思想
  3. 教育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4. 民族团结教育有哪些基本内容呢
  5. 我国民族教育有哪些特点

一、国家为少数民族教育做出了哪些重要举措

国家为少数民族教育做出了哪些重要举措,相关内容如下:

民族院校是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及各类高级专业人才的综合性高等学校,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950年,国家决定建立中央民族学院。

以后,又在西北、西南、中南先后设立民族院校。后来设立民族院校的地区又由大行政区扩展到了有关省和自治区,包括云南、贵州、广西、广东、青海等。

20世纪80年代后,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大连民族学院、湖北民族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相继建立,一些民族学院相继发展成为民族大学。

目前,我国共有15所民族院校。民族院校以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超过70%,其他几所院校也达到60%以上。

为解决少数民族农牧区、边远山区和边疆地区学龄儿童上学难的问题,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就在部分省区创办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校。改革开放后,又集中开办了一批寄宿制民族中小学,调配优秀教师加强师资力量,同时加大对校舍、教学设备等设施的投入。

目前,全国共有寄宿制民族中小学6000余所。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有利于提高当地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有利于集中有限的资金和师资提高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已经成为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的一种重要办学形式。

在一些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阶段,同时使用民族语和汉语教学,在保护和传承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和使用汉语文这一工具,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创造条件。

目前,全国共有1万余所学校实行双语教学,在校学生达600多万人,使用的语文包括21个民族的29种文字,每年编译出版的少数民族文字教材达3500种、1亿多册。

在内地创办利用发达地区雄厚的师资、先进的教学设备等资源,支援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直接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人才。

1984年,中央决定在内地创办(校)。北京、上海、湖北等内地20个省市80所中学举办班,每年招初中生1800人、高中生1500人。

1989年,中央决定在内地50多所高校举办班。2000年,开始举办内地高中班。目前内地12个省市的28个城市,有50所示范高中开办了高中班,招生规模达到每年5000人。

二、我国传统文化有哪些教育思想

传统文化对一个国家、民族的教育的影响是很深远的,而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核心是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价值观。中国教育根植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影响着当代中国的教育,对这样的影响,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中国从古代建国以来,我们从历史上看,自汉朝统一中国之后,在教育制度上,就有了一个很精细很明确的概念,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教育哲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可以说在全世界其他国家民族尚未发觉文明之前,中国人已经十分重视教育:深知唯有教育才能解决人自身以及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才能够帮助人类自己安乐和平;深知教育是强国富民之本,与国家民族之前途密切相关;而小学教育是扎根,教育应从儿童着手,所谓童蒙养正。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于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在论语中。

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

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

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表现启发性教学原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

先秦时期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使用技术的传习。

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之”三种途径,前两种都不够全面和可靠,所以必须重视说知,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

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三、教育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教育的决定性意义在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

教育对于培养人才梯队具有决定性意义。作为时代的新人,他们应该具备全面发展的素质和才能,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形势。只有通过教育,我们才能够培养出具备创新精神、拥有领导能力、具备国际视野的新一代人才,为民族复兴做出积极贡献。

教育对于传承优秀文化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的文化传统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通过教育,我们能够向新一代人传授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他们深入了解自己的历史和传统,增强自豪感和认同感。这种文化传承不仅能够凝聚民族的力量,还能够塑造未来的发展方向。

教育对于培养社会责任感具有决定性意义。时代新人应当具备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行动能力。通过教育,我们能够让他们明白自己作为一员的责任和义务,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心和能力。这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仅能够增强个体的担当意识,还能够凝聚整个民族的力量。

教育对于塑造良好价值观具有决定性意义。时代新人应该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能够在面对各种挑战和困惑时保持定力和判断力。教育的任务就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品质。这种良好的价值观的塑造将为民族复兴提供长久的精神支撑。

教育对于促进科技创新具有决定性意义。时代新人应当具备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在科技领域中取得重要突破和贡献。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提供优质的科学教育和实践机会。这种科技创新的推动将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加快民族复兴的进程。

四、民族团结教育有哪些基本内容呢

1.”三个离不开”原则: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以及他们与汉族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2.”四个人人”目标: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起维护民族团结的观念,理解并掌握民族政策,积极传播民族团结的信息,并实际行动起来促进民族团结。

3.”五个认同”理念: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感。

4.”六个相互”行动准则:各民族之间要增进了解,彼此欣赏,相互尊重,积极学习,互相帮助,以及彼此包容。

5.马克思主义”五观”: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

6.”五个维护”责任: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国家的统一,以及维护民族团结。

五、我国民族教育有哪些特点

1、民族教育法规体系不完善,法规层级过低。从现行的民族教育法规来看,大量的为民族教育行政规章及规章性文件,法规很少,至今没有民族教育单项法,更没有居于《宪法》和《教育法》之下的统领民族教育法规规章的民族教育基本法,民族教育法规体系远远没有建立起来。

2、民族教育立法指导思想有失偏颇。通过对中国民族教育立法历史与现状的考察,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民族教育立法比较注重对少数民族受教育权特别是进入主流社会的受教育权的保护,而忽视对民族教育在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中作用、角色的规范。

3、民族教育立法内容不完善,重点不突出。如前所述中国现行的民族教育法规很少有关于维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忽视了对少数民族学生升学后有关学习辅导与帮助的规定等。

针对中国民族教育立法的现状及问题,为加强少数民族教育立法工作,尽快改变民族教育立法的不适应状况,

首先必须树立科学、正确的少数民族教育立法指导思想,明确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

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研究确定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内容,并从建立和完善少数民族教育法规体系的角度出发,科学有序地推进民族教育立法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质量与效率,避免立法工作的盲目性与随意性,避免法规之间不必要的交叉与重复,使民族教育立法从整体上真正发挥为民族教育保驾护航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族教育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资讯网 » 民族教育有哪些 民族学属于什么类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